2023年8月17日,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和山东省热电设计院联合发布报告《山东省中小燃煤电厂低碳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简版)》(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预计,通过设定科学有效的转型优化路径,在2030年前,山东省有望淘汰约60%的中小煤电装机,在实现能源保供的同时,大幅提升存量中小煤电机组的能效和环保水平,推动山东省煤电装机规模尽早达峰。
山东省是我国供热、供电需求大省,也是电力装机大省,其中煤电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在能源保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山东省仍存在较多30万千瓦以下的中小燃煤电厂。这些中小燃煤电厂以热电联产机组为主,机组容量仅占全省总量的20%,却承担着满足全省80%供热需求的重任。面向“双碳”、新旧动能转换和能源保供等多重目标,山东省需要加快推进煤电优化转型,特别是推动中小煤电的低碳高质量发展。
报告指出,山东省中小燃煤电厂中除了部分高能耗、服役年限长的落后机组外,还有大量高能效的分布式背压机组。在推进“上大压小”工作中,山东省应综合考虑煤电的发电和供热功能,辩证地看待机组容量大小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
为更有针对性地评估山东省中小煤电转型优化的优先级和发展路径,报告结合国家和山东省相关政策文件和行业标准,从能效(供电和供热煤耗)、技术(压力参数和机组类型)、控制(效率和服役年龄)、可替代性(与热电大机组的距离)四个方面出发,建立了一套30万千瓦以下中小燃煤电厂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估结果和中小燃煤电厂机组参数、运行情况、地理位置、所在区域供热需求、非煤资源禀赋和替代潜力等因素,报告对每台机组都定制化地提出了不同的发展路径,具体可分为上新压旧、升级改造、产能优化替代、应急备用、关停淘汰、保留运营,以及合理新增。
报告认为,基于上述路径,预计到2030年前,山东省中小燃煤机组将完成约60%的净淘汰,至少每年减少标煤消费1300万吨以上,减少碳排放3400万吨以上。2030年后,随着供热需求增速放缓,存量机组服役年限增加,以及清洁供电供热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山东省可以着手重点推动存量中小煤电机组的关停淘汰,以非煤清洁资源和存量燃煤大机组进行替代。
报告也对山东省中小燃煤电厂的低碳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包括:保持严控煤电项目的战略定力,因地制宜制定中小燃煤电厂的转型优化路径,真正做到“一企一策”,精准施策,以机组能效水平和实际作用而不是容量大小作为关停和准入的标准;强化市场机制对中小燃煤电厂退出的引领作用,考虑引入中小煤电退出竞拍机制;大力发展非煤清洁能源供电和供热;推进余热利用和建筑节能等。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杨富强表示,在落实“双碳”目标和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背景下,山东省面临很大的减煤降碳压力。积极推动山东省中小煤电的低碳高质量发展,制定科学有效的转型退出路径和时间表,不仅可以助力山东省煤电结构优化,提高清洁能源供热比重,也可以为其他供热、供电大省提供一个兼顾安全保供和煤电转型发展的典型案例。
山东省热电设计院刘博院长表示,在“双碳”目标和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热电企业面临着生存压力和转型动力。《报告》在对现状和趋势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对山东热电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于助推山东未来从热电大省迈向热电强省,做出新旧动能转换的热电贡献起到了支撑作用。
山东省能源局韩贵业副处长、部分市发改委、热电企业、科研院所及多家媒体总计一百余人以线上线下方式参加了本次发布会。
主办方简介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是北京大学下属独立科研实体机构。研究院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立足能源领域全局及国际前沿,利用北京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聚焦制约我国能源行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科技问题,按照“需求导向、学科引领、软硬结合、交叉创新、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的宗旨,推动能源科技进展,促进能源清洁转型,开展专业及公众教育,致力于打造国际水平的能源智库和能源科技研发推广平台。
山东省热电设计院
山东省热电设计院(SDHEEPDI)创建于1993年,是集电力、市政、新能源、环保等工程咨询、设计和工程总承包于一体的综合性设计单位。建院以来始终坚持“为热电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智力服务”的价值主张,累计设计热电工程700余项,总装机1900万千瓦;市政热力管网900余项,近4000公里;编制了包括各类规划在内的800余项咨询报告,为热电行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国内热电设计领域拥有良好声誉和较高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