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上午,山东省热电设计院组织召开云平台数据第二次专家论证会,邀请热电行业与大数据领域专家,围绕数据点位的应用可行性展开深度研讨。
会上,专家团队针对数据“怎么用、能不能用” 的核心问题展开剖析。电气专家张魁耀指出,2000 余个数据点位覆盖 4 台锅炉、2 台汽机,但部分锅炉未运行导致点位数值缺失,需优先梳理设备运行状态与数据完整性的关联逻辑。数据采集专家翟晅强调,数据采集需聚焦核心参数的存储频次,尽管接口无并发限制,但大批量采集的控制性问题仍需技术验证。
会议以DLT 904-2015《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为基准,探讨数据与行业标准的对接路径。专家提出,温度、压力、流量等基础数据可通过公式植入软件自动计算热焓值等关键指标,但需建立 “公式 - 参数” 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确保累计值采集的精度。云计算专家周正海指出,现有参数虽满足累计量分析需求(如运行小时数通过日差值计算),但缺乏机组运行状态标识与数据单位标注,导致利用小时数计算受阻、分析效率降低。
对照分析软件所需参数清单,发电量、供电量、倒供电量等核心指标的缺失成为最大瓶颈。周正海强调:无核心数据,纵有软件功能也难以落地,实时采集能力待突破前,手动导入仍需持续。张魁耀建议,应拓展数据采集维度,将环保指标纳入分析体系,提升平台的综合性评估能力。
云平台负责人王咏提出,当前需以“数据获取 - 功能适配” 双轨推进为目标:一方面沟通核心参数的补充方案,待数据完备后向院方汇报后续开发计划;另一方面启动自动采集技术可行性论证,逐步替代人工导入模式。技术团队将同步推进点位梳理、单位标注等基础工作,为公式计算与实时分析奠定数据基础。
此次论证会通过行业经验与数据技术的深度碰撞,明晰了“数据补位 - 标准落地 - 功能拓展” 的实施路径。随着后续数据协同与技术迭代的推进,山东省热电设计院云平台有望在能源数字化管理领域实现新突破,为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下一篇:某电厂熔盐储能项目调研考察